找到相关内容1019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依三宝 发菩提心

    应该将三皈依的意义正确理解,循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戒定慧三无漏学、迈向学佛成佛的道路上,倘或败坏佛教,搞乱佛法,因果不爽呵! 既已皈依三宝,就应发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大觉心、大道心,就是“无边烦恼断,无量法门修,誓愿众生,终愿成佛道” 的四宏誓愿。能海上师偈曰: 菩萨愿起菩提, 菩提行依菩萨愿。 愿行相依心不离, 戒是南针道金缝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459854.html
  • 阿弥陀佛 名体一如

    、诸波罗蜜之一切,其功德皆悉纳于字名号故,善、诸波罗密、三世十方之诸佛功德,字名号无有遗漏,是故名之为「极善最上之法」,源信大师判为「因行果德、自利利他、内证外用、依报正报、恒...,此愿已成就故,成佛以来,于今十劫也。故虽极恶最下之罪人,称此名号者,得善之功德,相应因位之本愿,而蒙迎接;故以本愿不思议之力,须臾之间生于报土,剎那之程开无生之悟,有何可疑耶!一念得无上功德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963357.html
  • 黄檗山断际禅师宛陵录

    师云:“即心是佛,无心是道,但无生心动念——有无、长短、彼我、能所等心。心本是佛,佛本是心。心如虚空,所以云,佛真法身犹若虚空,不用别求,有求皆苦。设使恒沙劫行,得佛菩提,亦非究竟。何以故?为...法本不无,莫作有见。有之与无,尽是情见,犹如幻翳。所以云:见闻如幻翳,知觉乃众生。祖师门中只论息机忘见,所以忘机则佛道隆,分别则魔军炽。”   问:“心既本来是佛,还修否?”  师云:“悟在于...

    唐 裴休 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20263628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内容述要

    空执”的境界。同时还要我们能够运作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妙用,去广修。  金刚经亦是一部禅经。禅是干经所指、论归宗的法门。修道的人,若不透过禅定的功夫,就很难与道相应。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曾经...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内容述要  祥云 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简称《金刚经》。这一卷金刚经和我们中国人最有缘分:很久以来,它就是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的经典。金刚经的主要翻译,共有种。在敦内最为通用的,...

    祥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1163760.html
  • 成佛是智慧的成就

     般若又分实智与权智。实智是亲证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,是般若之体。它无智无得、智境一如,没有差别,菩萨在修行过程中,经过了资粮位、加位、通达位始证得。权智又称方便智或后得智,是了解现象差别,引导...两个意思。一是过程义,是指我们在完成一件事的过程,称曰波罗蜜,从这个意义上,古人译曰“”,波罗蜜又曰。一是究竟圆满义,是指一件事情彻底成就了,称曰波罗蜜,从这个角度,古人译曰“到彼岸”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44569722.html
  • 佛教“以孝为本”论——印光大师

    推极而论,举凡,无非孝道扩充。 故《梵网》戒经,一一皆言:应生慈悲心、孝顺心。 又云:若佛子,以慈悲心,放生业。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。故道众生,皆是我父母。而... 佛教“以孝为本”论——印光大师 孝之为道,其大无外。经天纬地,范圣型贤。 先王修之,以成至德,如来乘之,以证觉道。 故儒之《孝经》云: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也。 佛之《戒经》云: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3076431.html
  • 湖南佛教信徒守则

    湖南佛教信徒守则 为了光大佛教,使湖南的佛教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的指引下,按照佛陀的教导,遵循大乘的精神,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,开创新局面。特制订湖南佛教信徒守则...学习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四摄、八正道等佛教教理,不得信奉邪说异端,不得借修寺庵之名,串门化缘,骗取钱财;不得在寺院僧人之间拨弄是非,造成僧团不团结;不得为乱建的寺庙搞募捐、化缘活动。 九、凡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2479929.html
  • 学佛的目的——断惑转迷成悟 开悟离苦得乐

   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,谈经三百余会,他的目的就是在使众生转迷成悟,离苦得乐,使众生同成佛道。而我辈众生,研究经教,诵经念佛,守五戒十善,实践,其目的也是在希求转迷成悟,离苦得乐最后的究竟,希求成佛道。   转迷成悟与离苦得乐,话是两条,而仍是一事。转迷成悟在于求真理,是属于解;离苦得乐在于修圣道,是属于。但如果因求解而悟道,自然也可以离苦;如果因修道而离苦,自然也可以开悟。所以转迷成悟与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482686799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关于认识魔障的教言

   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关于认识魔障的教言 魔障, 教言, 认识 (上略)尤其是愿众生不离愿菩提心和菩提心,行为上尽心尽力地,同时愿他们蒙受诸佛菩萨、善知识的垂念加持遣除修行中的一切...信心、对大乘行生不起信心,是一种魔业;不护菩提心,也是一种魔业。《华严经》还讲了十种魔业,其中忘失菩提心就是魔业。因此,我们修学大乘的过程中,身体生病、做噩梦不算是魔业,最大的魔业就是对菩提心没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99103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

    是修菩萨道的根本   修菩萨道是上求下化广度众生,是悲智双运、福慧齐修,最后,能圆满佛果妙法。菩萨道的修持是修是指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种法门。,梵语为波罗蜜,新译为到彼岸,说明法能使众生生死流,到涅槃岸。推而广之,若为利益众生、圆满佛果,宜修一切上求下化之法,此即以总摄。是修菩萨道的根本。   布施是以己之所有,施与众生。在中以...

    林克智

    |人间佛教|净土|菩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8400119657.html